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基本建設規模不斷加大,高層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等工程大幅度增加。為了節約地上空間,節省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深基坑工程隨之增加,這使得深基坑工程施工問題在技術和經濟上對整個建筑施工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文在此以某工程為例對深基坑支護技術做了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土方開挖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建筑結構為框架剪力墻。該工程施工場地非常狹小,且緊鄰主要馬路。地下一層,地下室層高4.5m,地上21層,樁基承臺式基礎,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建筑物基坑深度為5m,是自然地面到地下室底板素的混凝土墊層。
二、土方開挖工程施工技術
土方開挖工程的施工為使送樁深度能夠減少,節約業主投資,進行基坑開挖時,建議用二次開挖措施,即打樁施工是在原自然地面挖土約1.5m之后再進行的,完成打樁第二次土方開挖才進行,以下為具體的施工技術措施:①土方開挖前,認真分析施工測量定位及基坑平面圖繪制坐標點和設計圖紙;②利用機械化施工進行土方開挖,用3部1.2-1.4m3反鏟挖掘機來完成;人工配合完成地梁基底土方修整、承臺及機械達不到部位的工作。③為基坑邊坡的安全有保障,基坑開挖采取循序漸進、先邊坡支護后基礎土方、先淺后深措施。④由10部自卸汽車來完成土方運輸,汽車司機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服從指揮,按指定地點卸土,必須嚴格按照所指定的施工通道行駛。⑤開挖深度在土方開挖時應嚴格控制,跟蹤測量并做好記錄,及時匯報開挖深度的情況,配合挖掘機挖土作業,是測量人員的責任。⑥碰撞水泥攪拌樁在土方開挖時要避免,在樁周圍500mm左右人工配合挖土。
三、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技術
1、放坡+錨噴網擋土墻支護施工技術
1.1施工工藝流程:挖土進行修坡→封閉初噴→錨桿孔的定位→成孔→錨桿安放→錨孔灌漿→焊接加強筋及安裝鋼筋網→終噴。
1.2施工要求:①采用Φ22鋼筋和Φ48鋼管的桿體,Φ14拉筋的錨頭焊,Φ6@200雙向的面筋;②32.5R 普硅水泥,水灰比為0.5,固結強度為20Mpa;③錨桿長5m,傾角5~15度,縱橫間距1.5m,錨桿孔徑Φ110mm;④細石混凝土土體噴射C20,厚l00mm。
1.3施工技術:①錨噴工人在挖土修坡時要與挖土司機協同作業,視土質決定挖土高度。分二次對本次挖土施工進行挖土,人工修坡,為便于噴射混凝土作業,把坑壁盡量修整平順,挖土至設計標高時,為盡快排除積水,在基坑的四周設置排水溝;②坡頂處理:在坡頂上每隔1.5m掛Φ6@200雙向鋼筋網,打長2mΦ22鋼筋的摩擦錨桿,外圍設置排水溝,并噴射混凝土;范圍在500mm范圍內。③采用電動氣錘打入鋼管桿體,增加臨時穩定性,增加土體和錨固體的摩擦力;④采用32.5R普硅水泥將灌漿漿液制成純水泥漿,注漿管管口距孔底200mm,這是灌漿是的要求,注漿管在孔口返出水泥漿后方可拔出,并隨即補漿到孔口;⑤為加強筋節點壓錨頭,可焊接加強筋和安裝鋼筋網,但要在錨桿孔水泥漿有了一定強度之后;⑥噴射混凝土作業,混凝土由中砂、5-10mm 細石、水泥組成,配合比1.5:2:1,混凝土終噴厚度l00mm。
2、重力式擋土墻支護
2.1施工工藝流程:定位→預拌下沉→提升噴漿攪拌→重復攪打下沉→重復攪拌上升→完畢。
2.2施工要求:①采用32.5R普硅水泥加固料,水灰比0.5,滲入比15%;②樁深6.5m,樁間搭接l00mm,樁身傾斜小于1%,樁距400mm,樁徑準500mm,相鄰樁無施工縫;③施工機械在施工前要被全面檢查,排除故障。
2.3施工技術:①就位:達指定位置的深層攪拌機,對中就位,使鉆桿垂直,樁機保持水平;②預攪下沉:執冷水循環正常的深層攪拌機,下沉作業,可用輸漿系統為其補給清水來解決下沉速度太慢的問題;③制備水泥漿:當深層攪拌機下沉一定深度之后,制水泥漿,將水泥漿在壓漿前倒入集料斗。④提升噴漿攪拌:攪拌機下沉到設計深度,啟動灰漿泵將水泥漿液壓入地基中,邊旋轉邊噴漿,控制攪拌機提升度。⑤重復上下攪拌:我們要再一次把已經抬高至地面的攪拌機重新攪拌下沉,以便把軟土以及水泥漿均勻的攪拌在一起。注意:這時不應該再噴漿,下沉到設計深度以后抬高攪拌機到地面;⑥清洗:將水注入集料斗,開啟灰漿泵,以便基本上將輸漿管路中剩余的水泥漿清洗干凈,同時把枯附在攪拌頭上的泥漿也洗掉。
3、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技術
3.1在基坑邊坡頂六百毫米外,沿著坑外圍布置如下規格的磚砌排水明溝:溝深是300mm到600mm,凈寬是300mm,溝底用C10混凝土墊層,溝壁使用M5水泥砂漿Mu7.5磚砌成厚度是240mm。應在間隔是三十米處添設一個流沙井,其規格是600×600mm,注意井底的深度要比溝底大400mm,其做法和排水明溝一樣。
3.2在基坑邊坡底600mm之外,順著基坑內圍于地下室底板墊層下增設如下規格的磚砌降水明溝:溝深是400mm到600mm,凈寬是300mm,在寬是一米之內的溝底布設200mm厚20~40mm碎石墊層,溝壁使用M5水泥砂漿Mu7.5磚砌筑厚度是240mm。在間隔三十米處增設降水兼排水井,其規格是1200×1200mm,井深要大于1500mm。排水井經過潛水泵抽水排到基坑邊坡排水明溝。
3.3為使水位有效的降低,在地下室中增設降水井,布設在地下室底板的集水井位置。它的做法:在集水井的下方,再挖深1.2m以上,然后將一個800×800mm 的帶網鋼筋籠放人其中,用20~40mm碎石將周圍填塞,再將一個Φ500mm 的帶網鋼筋籠放人其中,在內外鋼筋籠的空隙處,設計墊層下標高以下用20~40mm碎石填塞,上面覆蓋二層油氈紙。鋼筋外籠采用準6@200鋼筋做箍筋,12Φ16做豎筋,內籠采用Φ6@200鋼筋做箍筋,6Φ16做豎筋,用二道2mm網眼的鋼絲網來包裹鋼筋籠的底及外壁,內籠有墊層露出不少于50mm要求。每個降水井的抽水外排,均由一臺潛水泵配備及自動水位控制裝置進行的。采用法蘭盤將降水井最終封閉。
四、基坑監測及成果分析
在土方開挖的起始階段,我們應該監測基坑周邊的變形,如發生意外的變形,應進行及時的分析并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證施工工程的安全。
1、監測內容:①護坡樁傾斜程度;②護坡樁水平位移;③沉降觀測;④錨桿變形。
2、觀測點設置:①測距點沿基坑邊線延長的方向設置,該點在距基坑36米的相對穩定的地方;②在土釘墻上布設護坡樁水平位移的觀測點,點位用水泥釘固定,測點間距8~10米;③在已開挖后的樁上及土釘墻各設一護坡樁傾斜觀測點,用水泥釘固定,間距10~15米;④在錨桿錨頭上設置錨桿變形觀測點,用紅漆作標記;⑤在基坑的內側沿基坑高度5~6米的分層設置沉降觀測標,用水準儀進行觀測,水平間距20~30米。
3、成果分析方法及處理原則:①每7天進行變形觀測,分階段觀測,隨天氣惡劣、季節變化及施工進度等可能引起變形,根據實際情況來縮短觀測周期。記錄匯總每次觀測后的數據,并前后對比。②討論觀測結果數據表,分析是否趨于穩定及變形是否過大,并確定是否需要采取補救的措施。通過觀測數據統計表的分析,可知水平位移及沉降均未出現異常,地面最大沉降量沒有超過30mm;護坡樁最大位移監控值沒有超過50mm,滿足設計要求。
五、結束語
總之,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不同的工程要根據具體的設備水平、施工技術、土質條件和施工方要求的不同,選擇相應的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從而提高支護工程的施工效率,為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提供保證。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