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公司以超低價格進入互聯網電視領域,掀起了該領域的價格戰,讓傳統電視企業感受到很大的壓力。而且樂視還特別宣稱“我有內容”,并以此取笑對手。與此同時,樂視在宣傳上也開始大肆宣揚樂視的盈利模式是構建“生態系統”而不是簡單地賣硬件。
然而在筆者看來,最終決定互聯網電視成敗的并不在于內容,而在于硬件設計、品質、運行速度快慢。
當前該領域廠商分為以小米、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陣營和以創維、TCL、三星為代表的傳統廠商。這兩類產品都并不存在無內容可看的難題,用戶即使不購買樂視電視,仍然可以通過下載安裝App的方式看樂視上的內容。用戶即使購買了樂視電視,只付費看樂視網的內容也無法滿足所有觀看需求,還是需要下載安裝其他視頻App。
所以并不存在“內容”上的壁壘,互聯網公司以此作為突破口無法打動用戶。我最關心的問題仍然是品質、設計、速度和體驗。而且捆綁銷售內容、降低硬件的售價是一種投機銷售行為,也不可持續。
為何說不可持續?互聯網公司無工廠、無硬件技術、無成熟供應鏈管理經驗,因此僅僅依靠代工完全不可能做出美觀、有品位的互聯網電視,而且極低的售價讓我相信一分錢一分貨,肯定也會買到低品質的商品。
另一個不可持續在于,互聯網電視資金占用遠高于手機,而且互聯網電視的潛在用戶量無法與手機相比,僅依靠線上渠道銷售無法有效實現產品的規模化,這也意味著很難降低成本。一直虧損的項目難道真的可以持久么?
華為任正非在最近的講話中這樣評價類似的電商銷售模式:蘋果年利潤500億美元,三星年利潤400億美元,你們(華為消費者BG)每年若是能交給我300億美元利潤,我就承認你們是世界第三。你們又說電商要賣2000萬部手機,純利潤是1億美元,一部手機賺30元,這算什么高科技、高水平?
所以互聯網電視的未來仍要看硬件設計和軟硬結合,而非內容。一旦蘋果電視上市,我想這些鼓吹“內容為王”、號稱擁有“生態系統”的企業都會貽笑大方,而且還會趨之若鶩地為蘋果開發App。到時候就能看出到底是硬件為王還是內容為王了。
智能科技期刊論文發表范文:網絡通信論文發表簡述數據加密網絡通信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