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 要 湖州絲綢作為文化名片,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至今不衰,雖質量較為上乘,但產業規劃導向不夠全面,地位和形象有待提升。鑒于我國絲綢文化產業發展進入拐點,湖州絲綢文化產業也面臨嚴峻的轉型期。文章分析了如何利用高校文創設計的介入,深入發掘湖州地方絲綢文化,研究高校文創設計服務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凸顯湖州城市文化名片,助推區域創意經濟發展。
關鍵詞 文創設計;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2015年,由新華社等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審定,中國湖州錢山漾遺址因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綢片,被正式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高校作為“智庫”和人才聚集地,為絲綢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資源、科技支撐以及文化引領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還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絲綢文化產業的生產力和經濟效益,是絲綢文化產業得以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使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發展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已受到多方關注。本研究主要利用分析框架對高校設計文化資源推動湖州絲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切入點進行理論分析及歸納,深入研究具體路徑與對策[1-2]。
1高校文創設計服務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湖州作為世界絲綢之源具有一定的歷史,但其絲綢文化產業衰微的原因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缺乏創新意識,銷售模式較為僵化,經濟增長較為緩慢,且現有大部分企業的經營觀念較為保守,絲綢本身的特性也導致絲綢產業難以擺脫傳統模式[3]。
1.1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現狀
傳統的湖州絲綢文化產業較為死板,絲綢產品開發過程與設計創意聯系不夠緊密,過去的開發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有行業的發展需求,絲綢產品設計往往停留在圖案設計上,容易忽視湖州地方的絲綢文化,缺乏設計的宏觀性。明末清初,江南的“心臟”恰好與位于浙江和江蘇兩省的太湖流域地區重疊。在行政區規劃上,蘇州、松江、常州、嘉興和湖州等涵蓋了江南的核心地區,相鄰的鎮江偶爾也會被包括在內。
但正是其經濟生產模式,賦予了這一地區明顯的富足和城市化。湖州絲綢在古時便有著“衣被天下”的美譽,作為湖州名片已有4000余年歷史,在國內外聲譽和知名度至今不衰。明清時期,江南湖熟平原蠶桑絲織業迅速發展,太湖沿岸(如盛澤、震澤、王江涇、濮院、雙林等偏僻的小鄉村)迅速發展成人口集中的絲織業大鎮,絲綢織繡技藝空前提高,可見湖州絲綢的歷史地位。
1949年之后,由于種種原因,湖州絲綢產業的 規劃導向不明確,絲綢產品的表現形式較為混亂,無法體現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說明急需深入調研,并加以整合及引導。近年來,我國絲綢文化產業發展進入拐點,湖州絲綢文化產業也面臨嚴峻的形勢和轉型期。湖州絲綢文化產業規模依舊無法擴大,地方文化還有待挖掘,產業經濟的轉型還需不斷探索前行。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升級發展不僅是經濟領域的問題,更涉及深層次的文化傳承轉化問題,湖州地域文化急需在經濟產業中自我發聲、對外交流[4]。
1.2湖州絲綢特色創意產業的人才偏離市場需求目前,湖州絲綢產業創意的缺乏多因校企溝通不暢,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內容不符合產業需求,企業項目與高校教學科研脫節。隨著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求對湖州絲綢文化有獨立見解、對絲綢創意產品實踐應用能力強的綜合性設計人才。本地本科院校文創設計教育有待完善藝術校企合作模式,整合高校多學科、多專業資源優勢,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水平。應用型高校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作為文化傳承、藝術創新、人才培養的強大動力源,將為湖州和區域經濟發展起到強大的助推作用[5]。
2高校文創設計服務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意義
近年來,在文化產業發展浪潮中,品牌影響力的作用巨大,而品牌影響力源于品牌文化的創新意識及多元化媒體的宣傳新模式。高校是絲綢產業的“智庫”,充分發揮其文創設計的優勢,加以多平臺端進行宣傳,可以協助湖州絲綢這一傳統手工制造業的發展。
2.1強化高校優勢,彰顯絲綢文化創意潛能由于湖州絲綢文化產品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以上問題,如何發揮高校文創設計的優勢、協助提升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湖州絲綢文化產業持續科學發展的關鍵。應用型高校的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是絲綢文化產業創意人才培養的搖籃,匯集著藝術學院、美術創作、文創政策研究等設計人才。
高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教育應聚焦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多維建構絲綢相關文創產品設計的項目群、課題群,統籌兼顧絲綢周邊產品設計的推廣,提出具有高校優勢的新興戰略性方案,為湖州絲綢產業輸送創新創意人才與管理人才[6]。絲綢文化產業是新興戰略性產業,涵蓋內容繁雜,實則是各個學科的相互作用,這對于應用型高校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2.2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型高校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應全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多元地挖掘湖州地域絲綢文化內涵,注重強化湖州地域絲綢文化特色,提煉、創新湖州地域文化符號,將湖州文化傳承并創新應用于文化產業發展。絲綢產業承載著湖州的文化意識與追求,發展絲綢產業是提升湖州城市軟實力、推動城市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高校在服務絲綢文化產業中,從精神和文化層面助力產業發展,以提升湖州城市軟實力。
3高校文創設計服務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高校文創設計服務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首先依托產業鏈的延伸,在品牌建設與產品開發時提高產品的文化含量及附加值,通過契合現代社會活動的推廣路徑,以“絲綢之傳統—優質”和“絲綢之現代—新意”為手段,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1積極促進產業鏈延伸,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完善產業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湖州當地絲綢文化資源。首先,在開發湖州絲綢文創產品時,不能局限于產品織造的前期環節,如養蠶及絲綢加工等,更需要在服裝與服飾設計方面創新設計,并且延伸其消費體驗端,最終完善產業鏈,實現湖州絲綢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可以改善絲綢文化產業的產業規劃,將重心放在產業的高端化、藝術化、創新化上,通過政策扶持、產業規劃、資金引導、人才培育、文化塑造等方式,提升湖州絲綢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2做好品牌建設與產品設計,將湖州定位為“絲綢創意之都”城市功能定位,對城市發展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從絲綢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湖州應定位為“絲綢創意之都”。對湖州知名絲綢品牌進行創意建設,帶動相應的含有較高專業素養的絲綢文化領域專業管理人才進行產品的品牌策劃。專業設計人才對產品進行創意設計,從開發到終端實現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銷售,有助于湖州絲綢產業打造具有湖州特色的絲綢產品[7]。
3.3契合社會活動、社會熱點,注重絲綢產業文化的挖掘
諸葛鎧[1]認為:“對襟、盤扣、立領加緞面的傳統服裝所抒發的古典情懷只要融入了時代的精神,傳統意味的服裝仍然有廣闊的市場,并且能成為人民所喜愛的時裝化的服飾。”對于湖州絲綢這一傳統文化,首先需要加強對傳統絲綢品類的維護與發掘,深入了解傳統絲綢,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下的熱點信息,通過契合現代社會活動的推廣路徑,以“絲綢之傳統—優質”和“絲綢之現代—新意”為出發點,將相互獨立和沖突的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起來,定期舉辦相對大眾化的傳統技藝體驗活動,加強消費者與湖州傳統絲綢文化的共鳴。
4結語
絲綢文化作為傳統文化,有深厚的時代意義。湖州作為世界絲綢之源,其絲綢文化的活化與絲綢文化產業的復興轉型迫在眉睫,在利用高校設計創意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多元化新興的推廣手段,以“絲綢之傳統—優質”和“絲綢之現代—新意”為出發點,結合傳統與現代,必然能使絲綢這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諸葛鎧.文明的輪回[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2]陳娟娟,黃能馥.中國服裝史[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
[3](美)高彥頤.閨塾師[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4]宋其然.新時代背景下湖州絲綢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9):188-189.
[5]白雅芬.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產業研究[D].廈門:華僑大學,2014.
[6]張靜.絲綢文化產業與浙江旅游的發展[J].商品經濟與管理,2001(8):61-62.
作者:孫夢婕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