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文章提出運用耗散結構理論,揭示高職高水平專業群耗散結構特征,并從耗散結構視角提出當前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存在的問題,最后從耗散結構特征出發,提出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路徑:宏觀層面,形成“開放“的新時代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意識; 中觀層面,完善“非線性作用”的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機制; 微觀層面,細化高職高水平專業群“有序“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耗散結構高職教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
2019年,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將專業群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凸顯專業群在高職高水平院校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涉及多元主體、多個要素、內外交換的系統,將耗散結構理論引入高職專業群建設研究中,提出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路徑,以期能促進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朝著內涵式方向發展。
高職教育論文范例: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的途徑
一、基于耗散結構的高職專業群建設問題分析
(一)高職專業群建設的“開放性”意識不夠
耗散結構首要特征就是系統具有開放性,系統的開放性是形成有序狀態的前提。 高職專業群是以專業結構布局、課程體系建設、實訓體系建設、等要素構成的一個開放的系統。 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高職專業群作為一個耗散結構呈現出開放性意識不夠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專業設置上,缺乏深入調研,忽視產業、企業對專業群建設的作用。 同時高職專業群建設過程中產教融合的深度不夠、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參與程度不夠等都阻礙高職專業群形成開放的環境。 三是高職院校在專業群建設中主體意識不強,表現出被動現象。
(二)高職專業群建設陷入“平衡態”
遠離平衡狀態是促成耗散結構形成有序狀態重要基礎。 雖然高職專業群是由擁有共同基礎專業組合成的,但是從目前高職專業群建設情況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建設專業群過程中陷入“平衡態”,主要表現在:一是專業群建設上缺乏實時調整意識。 很多高職院校專業群形成后,專業結構、課程結構、人才培養模式就處于不變的“平衡態”狀態,導致專業群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之間出現不匹配現象,專業群效用發揮不夠。 二是專業群建設中缺乏專業評估。 目前,高職專業群建設不能將生源情況、就業情況、人才需求情況進行整體分析,導致“一極多弱”專業群“假非平衡態”。
(三)高職專業群建設“非線性作用”合力不夠
在耗散結構中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非線性作用是促成系統形成有序結構的內在原因。 ②高職專業群建設過程中,并沒有完全發揮系統各要素之間“非線性作用”,導致專業群內涵建設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專業群內各個主體共生共建意識不夠。 目前高職專業群建設過程中,企業、行業等主體參與度不高,沒有和高職院校一起共同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導致校企合作效果不明顯,產教融合深度不夠。 二是高職專業群內各個要素協同共生意識不夠,如專業間協同性不足。
(四)高職專業群建設“有序漲落”態勢不突出
系統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系統內某部分會出現偏離平衡,這就是漲落。 漲落是形成新的有序結構重要條件之一,漲落現象的不斷發生,亦會導致變革的不斷形成。 ③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很多同類院校在專業群建設上呈現出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高職專業群建設“有序漲落“態勢不突出,創新能力不足,同時專業群管理模式亟需創新,缺乏合理的激勵競爭機制。
二、耗散結構理論啟發下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路徑
(一)宏觀層面:形成“開放“的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意識
1、打破平衡態,形成專業與產業同步動態調整意識
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過程中,要打破過去專業群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平衡態,一方面要實時關注專業群對應的產業變化情況,以產業鏈或職業崗位群為定位,實時更新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施實訓等,真正做到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確保培養的人才具有崗位普適性; 另一方面形成高職專業群結構動態調整意識,因為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產業鏈伴隨著技術的發展、地區產業機構的調整、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處于不斷地延申和萎縮中,④因此專業群也處在不斷地調整中,適時調整或淘汰落后專業,確保專業群內各個專業對應相應職業崗位,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2、主動對接產業鏈、重視職業崗位變化
推動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形成開放局面,一方面需要重視產業、企業、行業等因素在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中發揮的作用,重視產業、企業、行業,發揮它們在專業群建設中的作用,促進專業群良性發展;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主動迎接專業群建設重擔,要以主導決策者身份參與到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中,改變過去行政主導的局面。 只有具有主導意識,高職院校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才能協調多方主體,掌握產業發展動態和趨勢。
(二)中觀層面:完善“非線性作用”的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機制
1、完善專業群主體協同可持續發展機制
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一個系統的育人工程,這個系統對外輸出的面向一定職業崗位群的人才,而職業崗位群又決定著系統內各要素特點,反之系統內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等各要素關系已經確定,系統向外提供人才的職業崗位群也就基本確定了,⑤因此需要確立政府、行業、企業、高職院校多元主體協同共生機制,讓行業、企業參與到專業群建設中,尤其在實習實訓、職業能力培養上發揮企業、行業職業技能優勢,共同開發人才培養目標,形成“校企政行命運共同體”,促進各個主體之間深度合作,可持續發展。
2、完善專業群教師隊伍協同共生機制
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離不開優秀的教師隊伍,因此要加強專業群內教師隊伍的培養,首先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專業群內教師定期去企業輪崗,掌握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新工藝、新規范,提升專業教師技術技能水平和產業敏感度。 其次面向社會招聘人才,要更加注重人才的社會實踐能力,強調教師的跨界融合能力,為專業群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最后注重專任教師和企業導師、雙師型教師經驗的交流和共享,打破教師間專業壁壘,促使專業群內教師形成學習共同體、專業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三)微觀層面:細化高職高水平專業群“有序“建設的具體措施
1、加強專業市場調研,加強產業的態勢研判
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需要對接區域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國家發展和社會需要,需要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進行專業市場調研,掌握產業發展態勢,明確產業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結合產業特色構建適合的專業群體系,避免同類院校專業群建設同質化。 其次對畢業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研,對生源學生進行學情調研,結合在校學生學習效果,實時開發、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推動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專業培養目標達成,主動去研究產業鏈或職業崗位群變化,并且對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研究,大膽開拓,確保專業群內專業建設與現實供需之間具有適用性。
2、多項措施引導專業群有序發展
引導專業群有序發展需要多項措施保證,一是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要持續推動產教融合,調動企業參與專業群的積極性,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形成產教融合生態圈,為專業群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重構課程體系,課程開發要對接產業崗位群,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以企業真實任務為課程起點,形成崗位-任務-能力-課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思路。 三是推動教材開發和教法改革,開發適合職業發展需要的活頁式教材,同時打造智慧課堂,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教法改革,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生態。 四是可以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和“1+X”證書制度試點,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注釋:
①陽俊,曾維偉,朱朝霞.高職“雙高計劃”背景下資源開發類專業群改革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9(39).
②卞華.耗散結構理論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6(29).
③張祖明,汪艷麗.關于加強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的思考——以耗散結構理論為視角[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7(2).
④張棟科,閆廣芬.高職專業群建設:政策、框架與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17(28).
⑤張新民,羅志.高職專業群建設的機理、理論、動力和機制[J].職教論壇,2016(27).
參考文獻:
[1]曹楊,王雪青.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資源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J].東北大學學報,2011(13).
[2]米高磊,郭福春.“雙高”背景下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內涵邏輯與實踐取向——以浙江金融學院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作者簡介:李仁霞(1989-),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傳播學、廣告學、教學改革; 吳木林(1976-),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廣告學、教學改革。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