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為獲得植物造景的效益最大化,對藤縣雞谷山公園的植物景觀造景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同時觀察記錄公園內園林植物的科屬種類、生活型、應用形態、觀賞特征等。從植物造景的角度分析植物應用與配置情況,總結出雞谷山公園的植物景觀特點和不足,并提出對應的改進建議,為后續縣域內公園綠地的園林植物造景和配置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園綠地;園林植物;植物造景;廣西藤縣
對植物景觀而言,美觀性與經濟性不再是唯一的標準,植物群落的豐富度、能適用于不同場景的植物造景靈活性,以及展現城市公園特色等方面的植物應用逐漸成為現代植物景觀造景的新趨勢[1]。為達到科學合理的植物造景,根據具體類型的不同,有對綠化樹種的調查[2-3],也有針對地被的應用分析[4-5],也有基于不同的綠地性質的調查研究,如公園綠地、校園綠地等[6-8]。
但無論是何種類型與性質,對人工綠地的綠化植物造景進行調查與分析已逐漸成為提高該領域科學性的熱門方法[10],能有效避免“千城一面”、盲目效仿等不良趨勢的產生。現以藤縣雞谷山公園為調查對象,針對公園的植物景觀進行植物造景方面的調查,探究公園內人工園林植物應用現狀,分析總結植物造景的特點與問題,以期為以后縣域內其他公園綠地的園林植物配置提供參考。
1調查區域概況
藤縣隸屬于廣西梧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四季分明。藤縣的植物資源大致由野生林木和園林植物構成。因低山丘陵的地形所致,野生森林樹種較多,其中以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為主,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樟木[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等次之。園林植物多以宮粉紫荊(BauhiniavariegataL.)、六旺樹[Alstoniascholaris(L.)R.Br.]、樟樹[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等鄉土樹種為主。杧果(MangiferaindicaL.)、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龍眼(DimocarpuslonganLour.)等觀果樹種應用普遍,形成一定的縣域特色。
雞谷山公園位于藤縣藤州鎮河西城鎮內,為藤州古八景之一,有“文嶺云環”之稱。公園地形屬低山丘陵,占地面積約5hm2,海拔約200m。公園山頂有革命烈士紀念亭——四王亭、紀念碑及文物保護標志等歷史遺跡。園內自然植被豐富,綠化覆蓋率高達77%。公園于2018年重新改造,設計利用主園路作為主軸,將各個景觀節點進行串聯,形成序列空間;分區上動靜結合,針對不同人群規劃了不同的活動空間,同時植物景觀面貌也得到較大改善。2調查方法選擇不同的空間場地,針對公園植物景觀的種植應用方面進行實地踏勘,記錄植物科屬種類、生活型等應用情況以及突出問題,并以表格形式進行整理,分析調查結果。
3公園不同空間的植物造景分析
3.1主入口的植物景觀
主入口整體植物季相以常綠植物為主,清新自然。在視覺上給人以神清氣爽的景觀感受。在植物種植方面,主入口的植物栽植形式為自然式,景觀結構以主園路為軸,呈對稱式分布。在植物配置方面,以花臺為界,入口前段,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L.)沿臺階邊緣呈帶狀種植,群落邊緣自然地片狀種植巴西野牡丹,二者之間以銀邊草(Arrhenatherumelatiusf.variegatum)過渡。
灌木與草本之間有紅花檵木球(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Yieh)、黃金榕球(Ficusmicrocarpa'GoldenLeaves)'、非洲茉莉球(FagraeaceilanicaThunb.)、三角梅(BougainvilleaglabraWilld.)以及左邊紅楓[Acerpalmatum'Atropurpureum'(VanHoutte)Schwerim]、右邊桂花[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eiro]散點式種植,模擬自然群落。
后段則以銀邊草強調邊緣,翠蘆莉(RuelliasimplexC.Wright)充當群落背景及地被,紅花檵木球、非洲茉莉球、夾竹桃(NeriumoleanderL.)以及小葉紫薇(LagerstroemiaparvifloraRoxb.)交替種植在銀邊草與翠蘆莉之間,與林緣的高大喬木形成高低落差。
入口的植物群落喬灌草搭配,形成錯落有致、層次之間既統一又富于變化。入口中心花臺形狀為菱形,群落層次結構清晰,植物從下往上高度遞進,自然形成主入口的“照壁”,對入口景石具有良好襯托效果的同時,體現了植物景觀的障景作用?臻g上,孤植于花臺中上部的香樟強調了軸對稱的空間,高度與體量上為獲得均衡的美感,也與臺階兩側的黃槐形成了呼應。香樟、紅雞蛋花(Plumeriarubra'Acutifolia)'在形態、體量、高度上形成的對比,使得花臺內植物層次清晰可辨。
3.2出入口道路空間的植物景觀
本研究基于實地調查選取了已竣工的1個主入口與3個次入口,共4條入園道路進行植物景觀的類比分析,按主游線方向從東向西命名為主入口道路、次入口道路1、次入口道路2以及次入口道路3。
(1)主入口道路與公園主入口相連接,同時也是主園路的路段,分別與主入口景觀以及四王亭2個景觀節點鏈接,起著承前啟后的串聯功能。該處位置較為重要,所以在植物景觀的設計上也相對考究。從植物層次上看,道路兩側的中下層植物與入口臺階后段的搭配一致,從道路邊緣往群落邊緣分別為銀邊草、翠蘆莉、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Pers.]。臺階開始的地方以對植的非洲茉莉球為標志,以此劃分不同空間。
隨勢而上,左右兩邊3株紅花檵木球以同間距種植,增強了主入口道路的穩重感。臺階兩側均分布了一些高大的自然林木,上層空間郁閉度高;左側相對空曠,小葉紫薇與夾竹桃相間種植,用以豐富中下層的植物層次,且視線盡頭的檸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Hook.f.)具有強烈聚焦作用,弱化了左側植物空間的稀疏感,使左右兩側空間達到了均衡。整體植物層次主次分明,與自然植物群落銜接自然,強調主園路之外也烘托出雞谷山公園本身的自然山體特征。
(2)次入口道路1位于公園山腰處,該處地勢較為崎嶇,形成以道路為中心兩側向下的坡地。道路左側種植翠蘆莉作為地被,削弱坡度的沖擊感,也強調了公園邊界。左側中層則沿道路種植夾竹桃,形成隱形護欄,上層以宮粉紫荊作為行道樹,在高度上平衡地勢的落差,觀花的特征也增加了景觀豐富度。與左側豐富的植物種類不同,右側坡地則保留了空間的開闊性,僅在斜坡上點綴了幾株三角梅和夾竹桃,使左右兩側的空間在形成均衡的前提下富有活潑的變化。
(3)次入口道路2位于北外側園路的中心位置。此處道路植物景觀的主要特點是群落層次簡單明了,植物種植方式求同存異,具有較強的引導性?臻g上,列植的宮粉紫荊凸顯了有序的空間序列,中層自然式植物以夾竹桃、三角梅在道路兩側,豐富了有序空間的無序韻律,下層空間則保持開闊的視野,突出自然山體形態,也在視覺上增加了道路空間的寬闊程度。(4)次入口道路3位于雞谷山公園的西南端,主要是車行道路。該段道路一側為園內建筑,一側地形陡峭且自然植被群落豐富,故該處的植物景觀無過多設計。
路段兩側翠蘆莉與紅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Lour.)沿道路兩側呈帶狀種植,強調道路邊界,同時充當軟性護欄,起安全防護作用。中層則種植夾竹桃,與上層的自然喬木過渡。經過對比分析,可見主入口道路的植物種類最多,觀賞效果優良;次入口1、2植物種類數量次之,二者應用的植物種類相似,故景觀效果相差不大;次入口3植物種類最少,植物設計簡單,觀賞效果一般。
4段入口道路的植物景觀整體上以常綠植物為主,打造四季常青的觀賞效果,其中觀花類植物應用突出,落葉植物運用少。從以上的統計結果來看,入口路段的植物搭配的基本組合是:列植喬木-群植/列植的灌木球+群植灌木-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
3.3活動空間的植物景觀
調查發現,公園實際的活動空間規劃與規劃設計平面圖有所差距,現以實地調查的情況為準,選取公園的健身休閑區、中心活動廣場、西南側廣場以及東北側廣場為對象進行植物景觀分析。3.3.1健身休閑區。健身休閑區的植物主要設計在圍欄外側,主要為了與林緣邊界銜接。中下層由三角梅、夾竹桃彌補視覺上的空白,觀賞期能提升景觀的色彩值和活潑度。場地中間的臺灣相思(AcaciaconfusaMerr.)樹形巨大,充當了遮陰的作用。此處的植物造景比較簡單,整體空間開闊敞亮,為健身人群提供了充足的場地。
3.3.2中心活動廣場。中心活動廣場接近公園地勢的最高處,周圍自然喬木高大且常綠,以雞冠刺桐(Erythrinacrista-galliL.)為上層植物,花大且顏色艷麗,形成特色搭配。環形花池中層植物由非洲茉莉、三角梅、桂花、小葉紫薇、琴葉珊瑚(JatrophaintegerrimaJacq.)、紅花檵木、龍船花(IxorachinensisLam.)組成,常綠灌木搭配花灌木。下層由狗牙根配植銀邊草、翠蘆莉、鳶尾(IristectorumMaxim.)組成。數個花池環繞中心廣場,植物組合形式統一,在具體的植物選擇上用相似植物做了細微變化,比如銀邊草與鳶尾、海芋[Alocasiaodora(Roxburgh)K.Koch]近似替換。整體植物景觀觀賞特性豐富,種類多樣。
3.3.3西南側廣場。該處植物景觀為整個公園最豐富的景觀之一,整體群落結構完整、季相分明。該處植物造景在充分利用場地地形的同時,突出觀花植物的配置,特別是雞冠刺桐、鳳凰木[Delonixregia(Boj.)Raf.]以及洋紫荊的應用,給對面休息的人群提供了觀賞的視線焦點。同樣,林下成片的大花蘆莉(Ruelliaelegans)能夠在開花的季節吸引游人。在平面構圖上,藤狀的三角梅及紅花檵木、黃金榕(Ficusmicrocarpa'GoldenLeaves)'、四季桂(Osmanthusfragransvar.semperflorens)等球狀灌木,三五成群地種植,形成自然的群落景觀效果。
3.3.4東北側廣場。
由于與西南側廣場在平面上對稱分布,為達到空間均衡,植物類型也多樣豐富。上層植物與西南側組成類似,造景重點打造中下層的植物搭配。林下翠蘆莉、海芋、龍船花以不規則的平面形式成片種植,三角梅、桂花、琴葉珊瑚、夾竹桃以及黃金榕球點綴其中,植物結構豐富,群落層次明顯,整體景觀與西南側廣場統一又富有活潑的變化。活動空間的植物種類相對豐富,由于處公園中心位置,打造以色彩艷麗的觀花植物為主的觀賞型植物景觀效果。整體而言,活動空間植物組合的基本形式為:群植/列植觀花喬木-群植灌木球+花灌木-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灌木。
3.4休息空間的植物景觀
公園的林蔭休息區以常綠的陰香[Cinnamomumburmannii(C.G.etTh.Nees)Bl.]作為上層喬木,樹形高大且蔭蔽度高,左右兩側樹冠相接,形成半封閉的休息空間,一年四季可達到遮陰的目的。下層根據空間場地的不同,搭配鳶尾、喜林芋(PhilodendronimbeSchottexKunth)等,綠意盎然,渲染出靜謐安詳的氛圍,使來此處休息的人們心曠神怡。該類空間植物組合的基本形式為:列植/樹池式喬木—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觀花草本。
4結論與思考
從植物造景的角度出發,歸納出的入口行道樹植物搭配的基本組合是:列植喬木-群植/列植的灌木球+群植灌木-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活動空間植物組合的基本形式為:群植/列植觀花喬木-群植灌木球+花灌木-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灌木。
休息空間植物基本的組合形式為:列植/樹池式喬木-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觀花草本。通過分析雞谷山公園植物應用現狀,得出雞谷山公園植物景觀的主要特色有:一是植物設計效益良好,種植配置上充分凸顯科學性、藝術性、時間性、經濟性以及技術性[9];二是植物景觀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三是以常綠類植物為主,較多地運用花期不同的觀花型觀賞植物,提高不同季節上的景觀連續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植物種類不夠豐富,以觀花類植物為主,觀果類植物較少;其他觀賞類型的植物類型也較少;具有縣域特色的植物造景不突出。
針對如上問題,提出一些優化建議:一是群落的穩定與植物種類數量呈正相關[11],可以增加竹類植物、藤本植物以及其他觀賞特性的植物種類的應用;二是應該調整合適的常綠落葉樹種比例,增強植物季相變化;三是增加鄉土樹種的應用,增強植物景觀地域特色。為了獲得植物造景的效益最大化,在規劃園林植物綠化工作前,都應基于實地考察,對當地生態環境以及地域特色有所了解之后,再進行植物的規劃配置[12]。因此,對于雞谷山公園的植物景觀建設,前期需要調查摸清狀況,后期加強鄉土植物資源開發,以鄉土植物做骨干樹種、創新配置形式等多方面工作的協調,才能獲得植物景觀優質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紅.植物造景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區,2018(12):289.
[2]王勇進,李沛瓊,謝海標,等.深圳市園林綠化樹種的調查與評估[J].中國園林,2000(01):49-52.
[3]高艷.吳起縣園林綠化樹種規劃[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4]丁水龍,金晨鶯,楊波.杭州三潭印月地被植物調查及配置特色[J].中國園林,2014,30(10):86-89.
作者:覃月健1,成思敏2,陳佐江2,李振宇2,蒙偉東2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