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風電場的數量和規模對大氣邊界層的氣象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作為重要的氣象參數,溫度層結是影響大氣流動及污染物擴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過建立風力機及周圍流場模型,采用非穩態大渦模擬方法結合大氣湍流理論,引入UDF函數對Fluent軟件進行了二次開發,加載大氣邊界層風速廓線,對風力機在不同溫度層結條件下對底層邊界層區域特性進行對比。
研究發現,在不同層結下溫度的變化不同:風力機運行在穩定層結時,風力機近尾流區域的溫度較周圍區域有所升高,在50m高度處溫差達到最大,數值為0.465K;而不穩定層結的情況卻是相反,在風力機近尾流區域的溫度較周圍的區域有所降低,但整體溫度變化沒有穩定層結時明顯,最大溫差為0.281K。
關鍵詞:風力發電;大氣邊界層;溫度層結;大渦模擬;風機尾流
0引言
隨著全球風電場的數量和規模的增加,探索風力機和大氣邊界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分析風力機的氣象影響顯得更為重要。大氣邊界層作為自由大氣和地表之間的緩沖地帶,是湍流的能源和能匯控制的區域[1],主要物理過程就是湍流運動引起的各種物理量的湍流交換與運輸。
風電場位于大氣邊界層的近地層,其運行提取了風的動量,影響了大氣邊界層的湍流輸送特性[2],風電場產生的能量效應及風力機產生的擾動及渦流影響,使得大氣邊界層與地表層之間的能量循環受到干擾,從而改變了當地的水文氣象和大氣動力[3]。而數值模擬的方法已成為評估大型風電場對大氣和氣象影響的主要分析手段[4]。
CalafM[5]利用大渦模擬研究大型風電場區域的邊界特征,利用致動盤模型等效風力機的影響作用,結果表明,風電場使得邊界層內的通量及熱量增加,由于風電場中風力機之間的影響及其與大氣邊界層的相互作用,大氣邊界層的高度有所增加。HaoLu[6]模擬了不同陣列下的風電場,研究了風電場對大氣邊界層的對流效應,分析了地表溫度和熱通量的變化情況。
Walsh-ThomasJenelM[7]應用實驗觀測風電場及其周邊區域的遙感溫度數據,觀測出在風電場下游有連續的變暖趨勢,夜間近地面的空氣比幾十米的上空更為涼爽,通常有一個暖氣層覆蓋在地面冷氣層之上,形成穩定的大氣,而由于風力機產生的氣體渦流的擾動,暖空氣下降致使地面升溫。Porté-AgelF[8]應用LES模擬了3種風力機模型,模擬結果顯示,風力機吸收了來流能量,對下游流動造成擾動,降低了當地風速,并加強了豎直方向上的動量、熱量混合。
本文對1.5MW水平軸風力機進行模擬分析,采用非穩態的大渦模擬的方法,加載大氣邊界層風廓線函數,以及大氣溫度層結函數,對風力機運行時對周圍底層大氣邊界層特性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大氣邊界層風速和溫度在不同的溫度層結下的變化趨勢以及特征規律,為風電場的布局和微觀選址提供參考。
1風機建模及流場模擬設置
1.1幾何模型及網絡劃分
根據風力機設計參數,通過風力機葉片截面對應翼型的二維坐標,應用點的坐標變換原理將二維剖面坐標轉換為對應的三維實際坐標[9],建立風力機的模型。1.5MW單臺風力機流場的計算域尺寸:Lz=1200m=20d,y=300m=5d,x=300m=5d(d為風輪直徑,d=60m)。流向沿Z軸,風力機平行于XY平面,輪轂高度為60m。為保證來流充分發展,將風力機布置在流場入口后3d距離處。
網格采用非結構化四面體網格,將第一層網格高度設置為0.1mm,網格的法向增長率設置為1.5,利用尺寸函數對葉片表面進行網格加密。通過比較模型中心線上湍動能變化曲線來驗證網格的無關性。網格數分別為626萬、685萬和764萬,結果發現數目較大的兩個模型的計算結果接近,而數目較少的網格模型的計算結果有所偏差,所以選用685萬的網格模型進行計算。
1.2模擬條件設置
首先采用Fluent軟件中的SIMPLE算法進行模擬計算,對流項離散采用中心差分格式。為了達到更好的計算效果,同時為了加快收斂速度,首先進行穩態計算,得到穩態的初場,當殘差達到10-3后,再以此為基礎利用LES進行非穩態計算。葉片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為3.1136s,葉片每旋轉6°計算一次,對應的時間步長為0.0518s。
入口邊界條件設置為入口風速垂直分布和不同的溫度層結分布,采用自定義函數編譯風廓線及溫度函數。出口邊界條件為自由出流,風力機葉片所在的區域采用MovingMesh模型,在其旋轉的同時,風力機以額定轉速19.27r/min穩定運行,風力機周圍小區域內流體隨著葉片及輪轂共同以勻速旋轉,其余外部區域流場靜止。
1.3模擬方法驗證
將計算出來的數據進行處理,提取出風力機下游z=7d和z=10d的速度剖面(XY平面),與文獻[10]的風洞實驗數據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分析可知,模擬結果與風洞實驗對風力機尾流的湍流特征的研究結果大致相似,在靠近風力機下游的近尾流區域,速度虧損比較嚴重,中心渦處的損失比較明顯,且影響的距離比較遠,風洞實驗的數值在一定程度上偏小,對于這種現象,曾有學者進行了研究,認為風洞實驗過高地評估了風力機尾流的作用。
2計算結果與分析
2.1風速的對比分析
在穩定層結下和不穩定層結下,尾流的中心渦都比較明顯,且尾流渦內的速度虧損嚴重,同時中心渦的持續范圍較廣,延長到下游z=7d處還很明顯,葉尖渦的輪廓略顯微弱。由于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大氣上層的溫度比大氣下層的溫度低,空氣的流動速率比穩定層結時快,所以渦的分解較快,穩定層結尾流在下游的影響距離要比不穩定層結影響的范圍大。尾流對下游不同距離處運行的風力機的影響程度以及層結變化條件的對比,數據分析結果能夠為風力機運行提供參考。
近尾流區域的風廓線有較明顯的4個凸起,分別對應的是尾流的葉尖渦和中心渦,中心渦的存在使得速度虧損嚴重,速度的變化值可達5~7m/s,在穩定層結下,由于大氣較為穩定,速度較小,在近尾流區域速度變化為5m/s,而不穩定層結情況下,速度變化較大,為7m/s。
隨著氣流向下游的延伸,在穩定層結條件下,尾流影響深遠,速度較不穩定層結條件恢復慢,直至下游15d,速度曲線還未完全恢復為開始的速度廓線。由上述分析可知,無論是在白天不穩定層結下,還是夜間穩定的層結下,風力機運行產生的尾流擾動不容忽視,對風力機機組進行合理的布置對于大規模地開展風力發電具有重要的意義。
2.2溫度模擬對比
隨著氣流流經風力機葉片,帶動葉片的旋轉,使得周圍的氣流加速混合,在近尾流區域湍流擾動劇烈。風力機運行在穩定層結時,風力機近尾流區域的溫度較周圍區域有所升高,這是因為風力機的湍流擾動加速了上、下層氣流的混合,溫度較高的上部氣流被帶到下方,溫度較低的下部氣流被帶到上方,使得溫度較高的氣流與溫度較低的氣流混合,導致尾流區域的溫度較周圍區域溫度有所升高的現象。
而在不穩定溫度層結下,上層氣流的溫度比下層氣流的溫度低,經過風力機的擾動后,上層低溫氣流和下層高溫氣流混合,導致風力機尾流及周圍區域出現溫度降低的現象。為了更好地分析溫度具體數值的變化,同時把握好溫度變化的具體數值,提取流場中心截面風力機下游不同距離處的溫度變化數值,對溫度的變化做進一步的說明。
3結論
大規模開發風力發電,必將會引起生態系統的變化。本文以1.5MW水平軸風力機組為研究對象,通過模擬計算,發現了不同溫度層結下風力機運行對大氣邊界層特性的影響,得到如下結論。①在不同溫度層結條件下,分析風力機運行時底層邊界層區域流動特性變化,結果表明,近尾流區域風速虧損嚴重,隨著氣流的延伸影響逐漸減弱,相對于穩定層結的情況,不穩定層結下的影響范圍較大。②穩定層結情況下,風力機近尾流區域的溫度較周圍區域有所升高;而不穩定層結的情況卻相反,在近尾流區域,由于氣流的擾動混合,出現溫度較周圍的區域有所降低的現象,但整體溫度變化沒有穩定層結時明顯。
本文針對單臺風力機的模擬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所得結論對于研究風電場影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針對風電場,由于尾流互相干擾,加上大氣本身多樣的湍流形式,會使湍流發展更加混亂,垂直方向影響的高度也會變大。同時,下墊面條件也會對影響程度產生干擾,粗糙變化對正常的地表與大氣間的能量交換造成影響。因此,后續將針對多臺風力機運行時的大氣邊界層結構特性模擬分析,對于進行風電場布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風力評職知識:風力發電控制論文發表cscd期刊
自動化學報(月刊)創刊于1963年,是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同主辦的高級學術期刊。刊載自動化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高水平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科研成果。讀者對象為從事自動化科學技術的科研、教學、開發人員和研究生、大學生等。設置欄目有:論文與報告、綜述與評論、短文。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