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爭鳴雜志介紹
《探索與爭鳴》雜志創刊于1985年,堅持“思想溫暖學術、學術關懷現實”的定位,強化“問題性、跨學科、專題化”的差異化、特色化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發展辦刊路徑,構筑了集“期刊”“智庫”“論壇”“新媒體”“青年”“叢書”于一體的現代學術媒體多元發展新格局。
歷史沿革
1985年7月16日,《探索與爭鳴》由內部刊物《社聯通訊》中的“探索與爭鳴”欄目改版而生。
1993年6月4日,《探索與爭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03年1月1日,《探索與爭鳴》由小16開改為國際通行的大16開。
2007年1月1日,《探索與爭鳴》擴版至80頁。
2008年,《探索與爭鳴》入選CSSCI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2013年1月1日,《探索與爭鳴》擴版至96頁。同年,《探索與爭鳴》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入選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2014年11月,《探索與爭鳴》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7年1月1日,《探索與爭鳴》擴版至136頁。
2018年1月1日,《探索與爭鳴》擴版至144頁。
2019年1月日,《探索與爭鳴》擴版至160頁。
探索與爭鳴雜志欄目
專欄_圓桌_碳達峰與碳中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行動、專欄_特稿_重識中國與世界(三十一)、專欄_特稿_數字時代平臺反壟斷的國家行動、專欄_論壇、專欄_爭鳴、專題_社會_鄉土中國與鄉村調查研究、專題_技術、專題_思想、專題_人文_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專題_青年、專題_插頁
探索與爭鳴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201420172020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00-20022008-2009201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2022投稿要求
1.摘要300字左右。摘要與正文對等,不以第一人稱表述,不對正文評論,不要寫成提綱形式。避免使用“本人”“本文”“我”等字眼。
2.作者簡介包括以下內容:真實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職稱、專業學位和研究方向。
3.來稿論文凡參引他人觀點,一般應引用原文,以雙引號標出,并在注釋和參考文獻中詳細標明出處;使用他人整理發表的文獻、圖版和數據資料者,亦請在注釋和參考文獻中相應標明。
4.參引的內容和語言須與正文之后所列參考文獻的內容和語言一致。
5.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著作權專有許可使用授權書》,專有使用權即歸本刊所有。本刊有權以光盤版、網絡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本刊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