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雜志介紹
《氣象》是我國現有氣象期刊中歷史最悠久的期刊之一。她的前身是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天氣月刊》、《天氣》和 60年代的《氣象通訊》,60年代中期???975年更名《氣象》正式復刊。 《氣象》復刊四十多年來, 在中國氣象局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已成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期刊,在氣象部門及相關領域更是受到廣泛的重視和歡迎。多年來,《氣象》一直被列為國家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歷年的統計中,《氣象》在氣象類刊物中也位居前列。1992年,《氣象》榮獲中國氣象局優秀期刊一等獎。2017年入選“第4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近年來被中國科技文獻數據庫(CSTDB)、 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電子期刊(CEPS)以及 Scopus數據庫、MGA(Meteorological and Geoastrophysical Abstracts)等收錄,并在互聯網上發行。 《氣象》認真貫徹“以天氣氣候監測、預報為中心,以災害性天氣為重點,充分展示氣象現代化的最新進展”的辦刊方針,為氣象業務現代化做貢獻。
氣象雜志欄目
紀念顧震潮先生百年誕辰、論文、技術交流、天氣、氣候評述
氣象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72020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投稿要求
1.摘要:應反映文章主要信息,包括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或手段、結果和結論,一般不少于200—300字。
2.文稿應實事求是,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3.國家及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研究論文、國家及省部級獲獎項目論文優先錄用。
4.作者的姓名、電子信箱、手機號碼、傳真號碼、具體通訊地址及郵政編碼。
5.正文中的文獻號碼,請寫于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20篇。引文必須準確,與原始書刊資料核對無訛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