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雜志介紹
《農藥》是全國性綜合農藥技術刊物,1958年創(chuàng)刊,月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信息源期刊,國內外公開發(fā)行。
1958年,根據國家發(fā)展趨勢參考國外新的科研動向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沈陽化工研究院技術情報室創(chuàng)辦全國農藥信息總站及情報刊物《農藥技術報導》(創(chuàng)刊號),旨在對國內外本專業(yè)技術情報進行搜集、研究、利用,為技術經濟研究和為本專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服務。后由于“文革”的干擾,刊物曾被迫停刊,“文革”后期,《農藥技術報導》在省化工廳及市科委的領導下得以恢復,更名為《農藥工業(yè)》,1981年又更名為《農藥》,延續(xù)至今,成為農藥領域第一本技術刊物。
199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lián)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一版,《農藥》雜志就被列為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每四年評定一次,目前已經過7次評定,《農藥》雜志一直位列其中。憑借行業(yè)的影響力和逐年上升的影響因子,《農藥》雜志被國內多家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評定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2017年在化學工程領域,影響力指數(shù)排名第12(共175種期刊),影響因子0.820,影響因子排名第24(175種期刊,2013年排名第32),位于期刊Q1區(qū)。
植物保護領域,2017年期刊影響力指數(shù)排名第8(20種期刊),其中農藥領域排名第2。基金論文比達到0.56。
2006、2011、2016年連續(xù)三屆被評為“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yè)優(yōu)秀報刊一等獎”。
2017年10月31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結果發(fā)布會。《農藥》雜志被國家科技部評選為“第四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8年9月15日《農藥》雜志入選“2018年期刊數(shù)字影響力100強”(學術期刊)榜單。
在此獎項的基礎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根據中國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20多項文獻計量指標,由專家打分確定各指標權重,再依據學科分布對每種獲獎期刊進行綜合評定,最終評選出100種期刊,授予《農藥》“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據了解,全國科技期刊共5000余種,其中,學術期刊3000余種。共100種期刊獲得2016年度“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農藥》雜志首次入選,這也是農藥領域中唯一入選的期刊。
《農藥》雜志自1995年成立編委會以來,目前有編委66人,名譽編委14人,顧問12人,其中顧問包括李正名、沈寅初、錢旭紅、宋寶安等6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近幾年來,《農藥》在編委會的指導下, 緊緊圍繞農藥重大科研攻關項目選題、組稿, 不但重視基礎理論研究, 更重視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重大課題。
《農藥》雜志近年來陸續(xù)刊登了國內多個創(chuàng)制品種的合成、藥效及其制劑、混劑的應用等方面的文章。如氟嗎啉、啶菌惡唑、丁香菌酯、四氯蟲酰胺(SYP-9080)、乙唑螨腈(SYP-9625)等都是在《農藥》雜志上首次報道。
六十年深耕厚植,《農藥》始終秉承“為農藥行業(yè)服務,促進行業(yè)進步”的辦刊宗旨,力求站在學術最前沿,追蹤行業(yè)新動態(tài),匯集研究新成果,堅定不移地做農藥行業(yè)的瞭望者、科研創(chuàng)新的見證者和科學進步的記錄者!
農藥雜志欄目
綜述、科研與研發(fā)、農藥分析、毒性與殘留、信息窗、應用技術
農藥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72020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投稿要求
1.作者基本信息: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
2.引言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引言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一問題。
3.來稿文責自負,如牽涉作者著作權等問題,本刊不承擔相應責任。
4.基金項目的成果或論文,請在首頁注明基金項目類別、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5.期刊文章和論文集中的文章,要求在參考文獻中注明文章所在期刊或論文集的起止頁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