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介紹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華中農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本刊源頭可追溯至1956年創刊的《華中農學院學報》,初期文理內容兼收,至1981年復刊后始分文理版公開發行,是農業部屬高校創辦的第一本哲社學報。初期曾先后用《華中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專刊)》《華中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刊名,1985年華中農學院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后,1986年刊名變更為《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經國家新聞總署批準,《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取得正式刊號公開出版,刊名沿用至今。早期出版周期在年刊、半年刊、季刊之間擺動,2005年改為雙月刊至今,主要面向從事“三農”問題等方面研究的科研和管理人員。
本刊牢牢把握辦刊方向,緊緊圍繞新時代“三農”問題研究主線,致力于關注鄉土中國的現代化轉型,關注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背景下的農業、農村、農民和生態問題研究,尤其歡迎實證性、理論性以及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成果。常設欄目包括農業經濟、農村社會、土地問題等,并輪流開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研究、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數字鄉村與智慧農業、科技發展與科學傳播、全球化與比較研究等專題。
近年來,本刊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地位不斷提升。歷年來多次獲得“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稱號,“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欄目獲湖北期刊“特色欄目獎”。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發布,本刊復合影響因子為5.991,位居Q1區。再次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排位前進49位。現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3年版)、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中國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本刊采用在線投稿系統,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同步推送電子目錄和論文,所有刊文均可全文上網瀏覽及下載。歡迎網上投稿、實時查詢!
熱烈歡迎專家學者和廣大師生踴躍投稿!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欄目
糧食與營養安全、農業經濟、農村社會、農村社會工作、土地問題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72020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4-201520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2022投稿要求
1.本刊保留依著作權法獲享的所有權利。未經本刊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刊進行翻印、網絡轉載或其他形式的傳播,違者將依法究責。
2.各層次標題都要簡短明確,同一層次的標題應盡可能“排比”,即詞(詞組)類型相同,意義相關,語氣一致。
3.來稿論文書寫順序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與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單位,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4.參考文獻的序號應左頂格,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示。參考文獻著錄的條目以字體、字號為“宋體、小五”編排在文末。
5.注釋序號用[1]、[2]、[3]……標識。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后的右上角。
6.提供400字左右的論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摘要應包括:論文所研究的主要問題、得出的基本結論、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所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議等。
7.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獻時,只編一個號,即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例如:張三[2]8-12;張三[2]66-80。
8.來稿請用小四號字打印,同時提供打印稿和電子文本(word格式)。如有圖版,須單獨提供TIFF或JPG格式照片。
9.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并附證書復印件。
10.來稿須遵守學術規范,嚴守學術道德,保證論文不違背國家憲法,不涉及國家機密,無抄襲、剽竊、偽造數據等學術不端行為。